勇当产业报国“筑梦人” ——记“全国劳动模范”东轻首席技师贾春成

来源: 中国铝业报时间: 2025-05-13作者: 张雪濛

在东轻,“吃得了苦、扛得住累、手里有干不完的活儿、脑子里有想不完的事儿”是同事们对首席技师贾春成的评价。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黑龙江省劳动模范”“中央企业劳动模范”……每项荣誉的背后都蕴藏着贾春成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。“要一直保持学习,不断提高,不断成长。”这是贾春成常说的一句话。

青衿熔铸产业报国梦想

1996年,贾春成满怀报效国家、继承父辈、奉献东轻的梦想,以优异成绩选择了劳动量最大的铸造工作。“我要成为一名顶级铸造工。”贾春成暗下决心。

当时的贾春成体重只有90多斤,老师傅们满腹质疑:“这小身板儿,能干得动吗?”“能!”倒炉、精炼、扒渣、清炉……贾春成一样一样干起来。结晶器太重?咬牙抬!清炉铲子推不动?用肚子顶!贾春成不怕苦、不怕累,迅速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可,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出徒顶岗,达到了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达到出师的标准。

正式上岗后,贾春成潜心钻研技术,熟悉工艺流程,用心用脑去实践,操作技能突飞猛进。然而,在一次独立操作空心圆棒铸造时,他却跌了跟头。“在进行内壁打磨时,眼看着表面质量还行,就没有严格按照师傅教的方法操作,结果铸造时产生了裂纹,造成了300多公斤废品。师傅替我承担了责任,被扣了9个质量分。”这么多年过去了,贾春成仍记忆犹新。

自此,这个被师傅担下的9分就成了贾春成的“工作闹钟”,不断鞭策他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,数十年如一日地认真对待生产每一个环节、每一道工序,力求做到尽善尽美。“产品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”也成了他的工作信条。短短两年时间,贾春成迅速成长为铸造生产线的骨干力量。

铁肩敢扛攻坚克难重担

1998年,贾春成凭借出色的铸造技术和扎实的现场经验,被抽调到东轻专门攻关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的核心研发小组。在一次国家重点产品保供生产任务中,铸锭缺陷问题始终无法解决,眼看着临近交货期,团队上下急成一团。

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,贾春成通过以往的技术数据积累,渐渐发现铸锭缺陷时产生的声音和缺陷形状与以往有不同之处。他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束缚,在工艺参数设定上大胆尝试,产品缺陷明显改善。在连续4天最长一天工作18个小时的反复试验下,最终试铸成功,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如期进行。该项目完善了我国铝合金谱系,为我国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多年来,贾春成不断攻坚克难改良现有技术工艺,经过千百次实验,摸索出操作法上百项,解决熔铸工装具的国产化设计升级改造等技术难题32项。他主导和参与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8份,主持开展了高端合金新产品试制39项,解决了气泡、夹渣、裂纹、成分偏析等技术难题,为一批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了高端铝镁合金材料,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。

匠心谱写银色传承新章

2016年,东轻熔铸新线增产上量。贾春成主动请缨担任新线生产负责人,组建起专业攻关团队,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,堵漏洞、补不足。

同年,以贾春成名字命名的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了,在工作室与工区的共同努力下,熔铸新线铸造量同比提高了1.4倍,探伤成品率同比提高近13个百分点,打造了行业标杆。

工作室通过每年3到4个项目攻关,带领300多人次参与学习和实践。以贾春成独创的“高技能人才培养五步法”培养了一批专业知识水平过硬、独当一面、严谨高效的创新人才,许多年轻的“先进生产者”“技术能手”“青年岗位标兵”从这里走出。

多年来,在贾春成带领下,工作室主导攻关了9项国家重点工程用铝合金铸造项目,多次组织完成国家重要材料铸造任务,撰写了11项行业规范及标准,完成了GY线自动化升级改造,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,生产效率提高30%,加工成品率提高8%,成功解决了高强高韧铝合金成型问题。

从懵懂少年到产业报国“筑梦人”,贾春成一直在路上。“我将继续前进,为中国铝镁合金加工事业续写更加璀璨的荣光。”贾春成说。


附件: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 澳门沙金在线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/IOS/Androi通用版/手机APP 京ICP备1603448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

地址: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

Baidu
sogou